富士康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?停2024年《財富》世界500強排名33位),其轉型戰略是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。富士康的轉型是一個多層次、戰略性的宏大進程。富士康正試圖從全球知名的“代工巨頭”蛻變為一家科技驅動的綜合性企業。
其核心戰略是著名的 “3+3”轉型戰略,即瞄準三大未來產業,依托三大核心技術。
以下是富士康轉型的詳細梳理:
一、核心戰略:“3+3”轉型
· 三大未來產業(新增長引擎):
1. 電動車(EV):這是轉型的重中之重。富士康不希望自己造品牌車(與特斯拉、比亞迪競爭),而是希望成為電動車的平臺提供商和代工廠,就像它在手機領域的角色一樣。它推出開放平臺 MIH EV平臺,提供底盤、機械部件、軟件等關鍵模塊,讓車企能更快、更便宜地造車。
2. 機器人:自動化是富士康的基因,F在它將機器人技術從自用推向市場,開發用于工業制造、醫療、服務等領域的智能機器人。
3. 數字健康:瞄準老齡化社會需求,進軍醫療設備、智能健康管家、預防醫學等領域。
· 三大核心技術(轉型的基石):
1. 人工智能(AI):將AI應用于所有業務,如智能制造(提升良品率和效率)、自動駕駛技術、健康大數據分析等。
2. 半導體:確保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安全,投資芯片設計、制造和封裝測試,特別是車用芯片。
3. 下一代通信技術(5G/6G):發展5G設備及其在智能工廠、物聯網(IoT)等場景的應用。
二、具體轉型舉措與領域
1. 從“代工”到“平臺與解決方案”提供商
· 案例(電動車):MIH聯盟是其典范。它不只想賺制造的錢,更想通過制定行業標準、提供核心模塊,成為整個電動車產業鏈的“盟主”,賺取技術和生態的錢。
2. 從“制造”到“智能制造”
· “燈塔工廠”:富士康有多座被世界經濟論壇認證的“燈塔工廠”(如深圳龍華),這些工廠全面采用AI、物聯網、大數據分析,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,是其對外展示的“工業4.0”樣板。
· 工業富聯(FII):將其優秀的智能制造能力打包,為其他制造企業提供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,從而開辟新的to B業務。
3. 從“硬件”到“軟硬整合”
· 過去靠的是組裝硬件的規模效應。現在強調軟件定義產品,例如為電動車提供操作系統、自動駕駛算法,為健康設備提供云平臺和大數據分析服務。
4. 從“無品牌”到“擁有品牌”
· 收購夏普(Sharp):這是關鍵一步。通過收購百年品牌夏普,富士康獲得了品牌、核心技術(如顯示面板)和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渠道,擺脫了對純代工業務的完全依賴。
5. 供應鏈的全球化與多元化
· “中國+N”戰略:為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和成本上升,富士康正將產能分散到中國以外的地區。
· 印度:成為蘋果iPhone最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,計劃大幅擴大投資和就業。
· 東南亞:在越南等地投資建廠,生產電腦、配件等。
· 美洲:盡管威斯康星州項目受挫,但仍在墨西哥等地有大量工廠,服務美洲市場。
富士康的轉型是一場全方位的自我革命,其目標是:從“全球代工之王”轉型為“科技驅動的平臺型生態企業”。
它不再滿足于只做“制造的富士康”,而是要成為 “科技的富士康”、“平臺的富士康”和“品牌的富士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