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士康(鴻海精密工業)早已不僅僅是一家“代工廠”。近年來,公司積極推行“3+3”戰略,以實現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。
“3+3”戰略指的是三大未來產業(電動汽車、數字健康、機器人)和三大核心技術(人工智能、半導體、新一代通信技術)。
富士康重點布局和投入的新興產業領域:
1. 電動汽車(EV)與智能出行
這是富士康轉型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。其目標不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車,而是成為“電動汽車界的安卓”,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。
· MIH電動車開放平臺:一個開放的軟硬件整合平臺,提供底盤、電子電氣架構等關鍵模塊,讓車企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更快、更經濟地開發車型。
· 整車制造與代工(CDMS模式):利用其強大的制造管理經驗,為車企提供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s(委托設計與制造服務)。例如,已為Lordstown Motors生產Endurance皮卡,并與Fisker、IndiEV等多家新勢力車企達成合作。
· 關鍵零部件:自主研發和生產動力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系統、智能座艙等核心部件。
· 代表性成果:已發布Model C(原型車已成裕隆集團納智捷n7)、Model E(豪華轎車)、Model T(電動巴士) 等多款原型車,展示其技術實力。
2. 數字健康(Digital Health)
利用其在精密制造、傳感器和數據處理方面的優勢,進軍醫療技術領域。
· 醫療設備與儀器:為醫療行業代工和生產高端醫療設備,如手術機器人、醫療影像設備等。
· 健康 wearable 設備:研發和制造智能手表、健康監測手環等,收集健康數據。
· 智慧醫療解決方案:通過其投資的“富佳生技”(iCareDx)推出唾液PCR核酸檢測機、個人化健康管理平臺等,將硬件、軟件和服務結合。
3. 機器人與自動化(Robotics)
這是富士康的老本行延伸,但正在向更智能、更通用的方向發展。
· 工業機器人:在其工廠內部大量部署“Foxbot”工業機器人,提升自動化水平。
· 服務型機器人:開發用于醫療、清潔、導覽等場景的服務機器人。
· 人形機器人:2023年,富士康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首款人形機器人,探索未來在工業生產和社會服務中的應用可能性。

4. 半導體產業(Semiconductor)
確保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安全,并開拓新的增長點。
· 芯片設計:通過旗下子公司虹晶科技 提供芯片設計服務。
· 芯片制造:投資并控股了夏普旗下的芯片工廠(位于日本),并在中國青島建設晶圓級封裝測試廠。
· 半導體設備:投資半導體設備公司,例如與穩懋半導體 合作,切入化合物半導體領域。
· 第三代半導體:積極布局碳化硅(SiC)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,這對電動汽車至關重要。
5. 人工智能(AI)與大數據
AI是賦能所有其他產業的核心技術。
· 工業AI:將AI應用于其生產線,進行智能檢測(AOI)、預測性維護、生產流程優化等,打造“燈塔工廠”。
· AI計算:為云服務商代工生產AI服務器,這是目前非常強勁的業務增長點。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器制造商之一。
· AI解決方案:開發基于AI的行業解決方案,例如在電動汽車上的自動駕駛技術、在健康領域的影像分析等。
6. 新一代通信技術(5G/6G)
· 5G設備:生產和制造5G基站、小基站、路由器等網絡設備。
· 5G專網:在其工廠內部部署5G專網,實現設備間的超高速、低延遲通信,作為工業4.0的示范。
· 技術研發:已成立團隊,開始前瞻性地研究6G技術。
富士康的新興產業布局可以概括為:
· 核心目標:從“制造的富士康”轉型為“科技驅動的富士康”。
· 核心模式:利用其強大的全球制造管理能力和規模優勢,切入上下游高附加值領域,并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,而不僅僅是單個零件。
· 重點方向:電動汽車是當前的重中之重,而半導體和AI是支撐所有業務的兩大技術基石。